2017年7月15日,第十三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以下简称“泰学会”)在泰国清迈的清迈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泰学会持续至18日,历时4天,吸引了来自东南亚及世界各地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千人参会,超过600名学者在会议上发表了论文。重庆大学高研院教师张楠、研究生方维娜及博雅学院本科生赵振豪、李振锋一行4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泰学会自1981年在印度德里大学首次举办始,每三年举办一次。上届泰学会于2014年4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举行。本次泰学会由泰国清迈大学主办,这也是清迈大学继1996年举办第六届泰学会后第二次担任泰学会主办方。本届泰学会以“全球化的泰国?连接、冲突和泰国研究难题”为主题,旨在鼓励泰国和各国学者研究和反思全球化背景下泰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分析泰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高研院和博雅学院一直致力于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在这次会议中,同学们被安排在不同的分会场,分别独立运用英文口头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赵振豪同学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的泰国留学生群体研究——以重庆大学泰国留学生为例》,在此论文中,赵振豪同学以重庆大学泰国留学生为基础,调查和研究了泰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的原因及现状,分析了隐藏其中的中泰关系发展变化。李振锋同学的论文题目为《中国崛起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以泰国华人和马来西亚华人为例》,其研究涉及全球化、东南亚华人、族群认同等问题,同时也对中国政府的公共外交和侨务政策对海外华人认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方维娜同学以《社会行动理论视角之下的中国游客分析》为题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她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游客行为的不同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入解释了当今中国游客大量涌入泰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同时,方维娜同学还表示游客问题将会成为她未来研究的方向及重点领域。张楠老师报告的题目为《中国—东盟国际交通走廊的医疗卫生系统研究》,他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出发,着重关注了近年来全球化和区域化深入发展态势下,中国与东盟接壤地区国际交通走廊的移民、健康、医疗卫生等社会问题,并强调了这些社会问题在新时代的新动向。至此,重庆大学高研院和博雅学院师生4人都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论文报告,本届国际泰学会也在当天即18号下午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与世界各国学者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同学们不仅在世界各国学者面前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方维娜同学表示:“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还有欠缺,无法向别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必须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另外通过会上的反馈,看到了自己研究方向的可行性。这次会议也提供给我一个近距离接触泰国的机会,使得原来所读的有关东南亚的研究资料鲜活起来,不仅可以深入理解那些文献资料,也有助于对其进行反思。”赵振豪同学认为:“自己论文的研究性尚不足,还停留在描述阶段。参加了此次会议后,也认识到自己今后的研究不仅要向世界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也要反思自己的研究是否仅站在中国本身的立场之上,而没有考虑到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李振锋同学表示:“之前对东南亚华人群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献梳理而缺乏田野调查,而本次泰国之行也让我发现了全球化趋势下到泰国的中国游客群体的庞大,让我看到了这些中国新移民、游客可能给华人认同带来的影响,这些都对我的东南亚华人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启发。以后的研究会更多地以全球化视角关注族群问题尤其是东南亚华人问题。”由此可见,几位同学在泰学会之行中都有不小的收获,相信这些收获能使他们将来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大学高研院的东南亚研究团队借这次会议在世界各国同行面前展现了自己的精神风貌和学术取向。张楠老师指出:“在全球化、区域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面临着一个转变——从被动融入世界秩序转向主动参与国际秩序布局,这同时也是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的契机。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国家间政治与经济的合作,也需要学术引导的文化互动,消减误解、增加对话!”
为了参加本次国际学术会议,我们的师生团队得到了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参会师生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十分注意对东南亚研究团队的搭建和梯队的建设。这次参会的四人团队均来自于本院的“东南亚读书小组”,这次会议的顺利展示,离不开整个团队的支持。在过去一年里,该读书小组由我院教师张楠、李广益、余昕、代启福、钟准带着十几名学生阅读东南亚研究的经典著作,大家一直保持着对东南亚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三名学生的学术兴趣产生与灵感启发离不开在读书会的学习。从去年提交英文论文摘要到今年整篇论文写作、参会PPT设计,每一过程都倾注了师生的共同努力。如,在临近参会的六月底和七月初,参会成员分别进行了两次试讲彩排,期间王瑞静及李广益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建议。